我又再打开部落格,写Steve Jobs。
刚刚把Steve Jobs 的传记“看”完。
说“看”,其实是听书,但那感觉,
和看书一样,在上班下班的路上,
听着书里那一行行的情节,
把思绪,从80s 那电脑拓荒的年代,
一路走到今天的Apple,
也走过Steve Jobs 那传奇的一生。
听了两个礼拜,25个小时,
因为听得投入,两个礼拜里,
我转错了三次回家的路,
好几次把车停在停车场后竟忘了下车。
一直听到曲终人散,心里竟然有点空虚感,
我记得,只在想当年追看金庸小说后,
才会有这样的感觉。
看完之后,我想,应该不会再有像
Steve Jobs这样的鬼才出现了。
在他眼里,凡事都只有两个可能,
一是like shit ! 另一个是 Insanely Great !
没有灰色地带。
他把追求完美的精神,彻彻底底的融入他的生命里。
书里有一段,写他在病床上,
危在旦夕的那一刻,
护士拿了氧气罩,想给他戴上,
他竟然会因为那氧气罩的设计太shit,
而拒绝,硬是要求护士拿多几款来给他选;
他的房子,住了多年,都没有什么家具,
因为他还没找到设计能令他满意的家具;
他带家人出航度假,会因为那帆船的设计like shit,
因无法忍受而缩短假期,半途折返。
在苹果产品开发上,他坚持完美,简单的设计,
从里到外,就连无法看到的电路板,都要求完美。
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
“如果你是一位木匠,在做着一个鞋柜,
你会因为鞋柜的背部靠墙,没人会看到,
而随便的做那鞋柜的背部吗?”
年轻的时候,我追看微软,Bill Gates 的故事,
看了Steve Jobs , 我觉得,他们两是完全不一样的。
Bill Gates 是理性分析,衡量得失成败才做决定。
Bill Gates 的思维,有一个架构,是渐进式的,
这也是为什么,微软的产品,总是慢慢才做好。
Steve Jobs 则是靠感觉,很多时候他的决定,
并没有很好的解释,非常的主观性。
他不是每次都对,但整体来看,他对多错少。
Steve Jobs 是创新的,无时无刻,都在想改变世界。
Steve Jobs 本身,就是产品的最大使用者,
他对市面上的手机,那一大堆按钮感到烦躁,
而要求iPhone 只能有一个按钮,
尽管工程师们一直坚持那是不可能的,
Steve Jobs 的回答,还是 " Only ONE button !"
因为他本身对界面简单的执着,在开发产品的过程,
不断的要求产品一定要简单容易使用,
才有了iPhone, iPad, iPod 这些一拿在手上,
就自然而然让人懂得如何用的产品。
我想,看完这本书,
会让人更懂得珍惜苹果的产品,
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包挂产品的包装,
这,也是身为 CEO 的 Steve Jobs ,参与设计的一部分。
有多少家公司的最高主管,会在乎产品该如何包装?
我爱看Apple 公司的故事,却没想过购买Apple 的产品,
看完这本书,我买了iPhone 4S... S for Steve。
~~~~~~~~~~~~~~~~
也祝4.15生日的你,生日快乐。 :-)
Sunday, April 15, 2012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生日。书》
一位从不看书的友人,知道我爱书, 心血来潮想送我书, 又不知道要送什么书,发了短讯来, 问我有什么书想买但还没买 , 找到了发链接给她,她要送我, 吓,原来还可以这样送书的 🤣 。 . 我买书向来随缘,而且很吝啬, 都是书局清仓或年终特价, 或是刷脸书二手书市场, 看到喜欢...
-
“ngo hou gua ju lei” 是句广东话。 (不知道拼得对不对,我的广东话, 讲出来总是事事而非) 看港剧,常会听到这句话。 可能平时没用广东话, 听到的时候,得经过加工,转换, 在了解它的意思的时候,不是那么直接, 所以,比较起华语里的 “我很挂念你。”, “我很...
-
亲爱的老友auntie, 今天是913, 我知道你的生日是914, 但我已习惯了把913当成你的生日, 也总是看到913就会想起那是你的生日。 老朋友的老习惯,改不了,你就只好将就些了, 想想,这个老习惯也不坏, 至少我总是第一个给你祝福, 或许那一天,我们都老...
-
和友人聊起, 要不要来个 blog 接力写故事, 讨论着故事该如何开始, 这很重要。 友人说不必,顺口就来,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好晴朗的天气。 那我只好: “大大的鸟,笨笨的牛 “大大的鸟站在笨笨的牛背上。。。 “笨笨的牛放了臭屁,吓走大大的鸟。。。 er.... 这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