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0, 2016

《易学》笔记 2

“乾三連 坤六斷 震仰盂 艮覆碗
離中虛 坎中滿 兌上缺 巽下斷”

这是今早一觉醒来,
脑子残留下来昨夜易学课里的歌谣。

上了第一堂《易学》的读书会后,
仿佛找回了很久以前那种期待星期五的心情,
这第二堂课,多了两位友人一起去“死”,
(“朝闻道,夕死可矣”),更让人心旷神怡,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是我的本性,
改不了,也不必改,这也是易理。(开始看我乱盖,哈)。

第一堂课提到易经里“易”有三义,
即,本性,变,不变。

伏羲这外星人,看天看地,
看鸟看动物,再看看自己的身体,
开始画八卦,把大自然分门别类,
建立关系,观察变化,发现宇宙的规律。

(原文, 系辞下传: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易经,讲的就是自然里,变与不变之间的道理。
(这是我自己的结论,不一定对。)

这一堂课进入易学里的core value,“阴阳”。

几千年前,孔子研究易学,
为后人解释了易经的道理,
太极这名字也是他取的。

易经用"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概念形容宇宙万物,
大到没有外面,够大了吧,
小到没有里面,也够小的吧,
(佩服,别想argue,怎么讲都是他赢)。

更令人佩服的是孔子的“太极”里的太字,
“大”字当然代表大,大字下面的那一小点,就代表小,
(古字里的大,和太一样,
当那一点小到看不见,“太”字就便“大”字了。)
所以大极,也叫太极。
一个“太”字, 就包涵了这大和小的概念,
中华文化,酷 , 也只有孔子像得出来。

“太极”指的是宇宙起源的一个点,
现代科学叫大爆炸,也叫大霹雳,(bigbang),

(6000 多年前,伏羲氏就想到Big Bang 这回事,
而现代科学里BigBang 的概念,开始于十九世纪,
出现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里,
别问我什么是广义相对论,
我只是想说,伏羲可能真的是外星人,扯远了)

大爆炸后产生的宇宙,
阴阳分离,形成天地,(两仪),
产生四时,春夏秋冬,(四像),
再产生象征天、地、水、火、雷、風、山、澤的八卦,
(卦名則稱“乾、坤、坎、離、震、巽、艮、兌”),
了解两仪,四象,八卦,之间的关系,
就能趋吉避凶,天下无敌,完成大业。

 (原文, 系辞上传:十一章
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两仪,指的是阴与阳,
这阴阳不能分开来看,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就比如,男人的身体里有女性荷尔蒙,
而女性的身体里也有着男性的荷尔蒙,
不是绝对的,只是那个比较多,哪个比较少,
不能分开。

孔子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而不是“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象”,
这里用了“生”而不是“分”
因为只有生,才能无穷无尽,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而分,一分为二,大家都只得到一半,
再分下去,只会越来越少,
怎么分都分不出一个宇宙出来。

所以,阴阳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正反,上下,冷热,福祸,吉凶,
任何事,都有其相对的一面,
也有其平衡点,不可走极端,
物极必反,器满则倾。

事事也无绝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能抱着这样的心态生活,好事。

关于阴阳,还有这最后一段得记下,
 (原文, 系辞下传,第四章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
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
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简单讲,基数的就是阳,双数的就是阴,
老板是君,是阳,员工是臣子,是阴,
一个老板(一个阳),两个员工,上下一心,
本来就应该是这样,所以这是阳(吉)。
两个老板(两个阳)一个员工,两个不同的指示,
员工该听谁的?这不合乎逻辑,不自然,阴,(凶)。

顺注:所谓吉凶,吉凶,
合乎自然的就叫吉,不合乎自然的就叫凶。

这第二堂课的笔记,就到这。

先天八卦的部分,我消化不良,
或许得等到运用的部分,才能明白。

就等下回分解。




Sunday, March 13, 2016

《易学》 笔记1

常在书展看到关于易经的书,
很是好奇,但总是翻了翻后,有把书放回去,看不懂。

那日友人传了个《易经》读书会的讯息,
我昨日就去上了这《易学》初(初)读书会的第一堂课。

这还是我第一次上这类有关中国文化的课程,
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少得令人惭愧,
除了知道一些名字,比如,易经啦,论语啦,老子墨子,
知道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但大到如何,深到什么程度,
这可说不上来。

我只知道中学读到的那几十句名句精华,
给我偶尔抛出来用用,居然都还够用,
几十句罢了就够用,如果学会更多,
比如学会易经,那不是要天下无敌?

当然,那不是我上这读书会的目的,
我只是想知道,了解一下,这易经到底是什么,
纯粹是好奇。
天天花时间看1MDB 的新闻,也实在令人厌烦,
倒不如把时间花在其他更有意思的事上。

就这样,塞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从巴生赶到PJ,
两个半小时下来,实在令人心广神怡,如痴如醉,
那感觉有点像海绵吸饱了水一样,沉沉的,满满的,
孔子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这个境界,
巴不得把身边的友人也都拉来上课,一起去死,
不对,我是说一起快乐。

隔了一天,我脑子里还是绕着中国历史,伏羲,周文王转,
搞不好还真绕梁三日也说不定,
这篇贴文,多多少少是一种”发泄“,也当作个笔记。
这笔记应该不会全对,毕竟我是明白一半,死记得一半,
虽然会google 一下加以肯定,但还是会有错。
有兴趣了解易经的朋友,还是来上课比较好。

这第一堂课,讲的多是《易经》是怎么来的故事,
(我现在才知道,《易经》只是一个统称,
事实上并没有一本叫《易经》的书。)
这牵涉到中国朝代历史,几千年,
常听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但正真有科学根据,
实实在在被考古学家证明的历史,
大概是四千多年,开始于夏朝,
夏朝之前的故事,则只局限于文献的记载了。

而易经的由来,则可以追溯到6400 年前,(koaz!)
一个叫伏羲的家伙,闲着没事,
整天坐着望天看地的,(仰以观天,俯以察地),
竟然给他发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
(有人怀疑他是外星高智商生物)
那个时代还没有文字,他就只能用符号记录他的发现,
这些符号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八卦)。

易经,基本上有三个版本,《连山》、《归藏》、《周易》,
比较有名的,是由周文王整理的著作,
他把原本只有符号的记录,加以注明,解释。
孔子有一天读到周文王注解的易经,非常喜欢,
深入研究之后,就写了十篇文章,
 对它做了更详尽的注释,这十篇文章,就叫《十翼》。

后来的《周易》,就是由周文王整理的部分(叫经部),
加上孔子的那是篇文章(叫传部)所组成。

(我才知道,原来孔子是周朝时代的人,整整三千年前,
我也才知道,原来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指的是,他相信古人的智慧,他所作的也只是把古人说过的,
重新整理,他自己并没用创作什么新的东西,这也太谦虚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这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
儒家也好,道家也好,
里头的道理,都包涵了易经。
(这样讲,学易经就好了,其他都不必麻烦了,群经之首嘛)

易学里的”易“字,
在象形文字里,可以是”日“ 于”月“,日月循环之意,
也可以联系成蜥蜴的蜴,变色龙,随着大自然而改变之意。
这是字面上的解释。

”易“,其实有三个意思 (易有三义),
(1) 易者易(本性)也,指人的本性,心性,
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里面的这个性。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相同的本性,
但是,因为我们的习性,让我们大家变得不同,
也因为这习性,让我们无法了解自己的本性,
而无法发挥,无发率性。
(这个有点深,我的了解有点模糊,看看以后能不能比较了解)

(2)易变易也,这个指改变,变化的意思。

(3)易不易也,这个指一些不会改变的事实,
打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出生排行老大,你就永远是老大,
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有一天变成不是老大。

研究易学,主要是研究卦,
孔子说(我本来以为是金庸在小说里瞎掰的)
”易有大(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接下来的九堂课,我想,
应该就是去了解,这八八六十四挂,
是什么意思,如何应用了。

拭目以待。

《生日。书》

一位从不看书的友人,知道我爱书, 心血来潮想送我书, 又不知道要送什么书,发了短讯来, 问我有什么书想买但还没买   , 找到了发链接给她,她要送我, 吓,原来还可以这样送书的 🤣 。 . 我买书向来随缘,而且很吝啬, 都是书局清仓或年终特价, 或是刷脸书二手书市场, 看到喜欢...